一種能夠在水面上滑行的自供電“蟲子”機器人。圖片來源: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
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團隊開發(fā)出了一種能夠在水面上滑行的自供電“蟲子”,有望推動水上機器人技術發(fā)展。研究成果發(fā)表在近期《先進材料技術》上。
科學家預測,到2035年將有超過一萬億個自主節(jié)點作為物聯(lián)網的一部分融入人類的所有活動中,幾乎任何物體(無論大小)都會向中央數據庫提供信息,且這一過程無需人類參與。但地球表面71%的面積被水覆蓋,為了應對這一挑戰(zhàn),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(DARPA)啟動了一項名為“物聯(lián)網海洋”的項目。
過去10年,研究團隊在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資助下,致力于開發(fā)使用壽命至少為100年的細菌供電生物電池。最新的“蟲子”機器人也采用了類似技術,因為在惡劣條件下,這種技術比太陽能、動能或熱能系統(tǒng)更可靠。機器人界面一側親水,另一側疏水,可從水中吸收營養(yǎng)物質并將其保留在設備內,為細菌孢子的生長提供能量。
當環(huán)境對細菌有利時,細菌會變成營養(yǎng)細胞并產生能量;當環(huán)境不利時,如天氣非常寒冷或缺乏營養(yǎng),它們就會變回孢子。如此可延長使用壽命。
研究表明,細菌供電的發(fā)電量接近1毫瓦,足以驅動機器人的機械運動以及可跟蹤環(huán)境數據(如水溫、污染水平、商業(yè)船只和飛機的運動以及水生動物的行為)的傳感器?!跋x子”機器人可被派遣到任何需要的地方,比起目前的“智能浮標”(固定在一個地方的固定傳感器),有了很大進步。
(記者張夢然)
北疆新聞: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聞網站(客戶端),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(yè)中心旗下國家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(客戶端)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(lián)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