場館入口處觀眾隊伍蜿蜒曲折排成長龍,展廳內人頭攢動……今年暑期,不少博物館成了眾多游客和市民的“網紅打卡地”,人氣火爆,參觀一票難求。
過去顯得有些高冷的博物館,為何持續(xù)升溫?“博物館熱”會成為“一陣風”嗎?“新華視點”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。
“博物館熱”持續(xù)升溫
近日,記者來到西安碑林博物館。剛開館不久,已有大量觀眾在門口排隊等待參觀,展廳內擠滿了來自各地的游客。11歲的馬悅宸由外婆劉琴陪著參觀?!拔矣X得對孩子來說,參觀博物館是個很好的暑假學習方式?!眲⑶僬f,一個博物館就是一部文明史,多看看博物館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在心里埋下文化的種子。
“這幾周,河南博物院幾乎天天滿員,觀眾每天在1.2萬人次以上,是2019年同期的近兩倍。”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。
“我們每天早上8點放出七天后的預約,一般幾個小時后就約滿了。”蘇州博物館副館長孫明利說,蘇州博物館通過安排員工加班等方式延長閉館時間至晚上9點,盡可能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。
館藏文物五萬余件的河北定州博物館,今年7月接待量為4萬人次,比2019年同期增長186%。
“‘博物館熱’已成為一種文化現(xiàn)象,我們也切實感受到了這種熱度。”山東博物館館長劉延常介紹,山東博物館近期日接待量均在1萬人次以上,7月中旬以來的周六、周日則達2萬人次,大幅超過上半年平均每日5700余人次的接待量。
劉延常說,為更好地服務觀眾,山東博物館每天安排業(yè)務骨干輪流到各展廳開展講解;還設立“館長講解日”,每周二上午選派一名館領導進行講解,讓觀眾更好地了解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。下一步,還將舉辦“博物館之夜”活動,讓暑期的中學生有更多機會走進博物館。
隨著“博物館熱”的興起,一些博物館還發(fā)展了豐富的文博創(chuàng)意產業(yè)。
“今年暑期,南京博物院推出10大類共一千余件文創(chuàng)產品,其中南博院藏文物系列筆記本、南博院藏文物系列金屬書簽等尤受歡迎,最高時單品一天可以售出一千多件。”南京博物院文創(chuàng)部負責人田甜介紹。
“博物館熱”緣何興起?
記者調研發(fā)現(xiàn),“博物館熱”的興起,是多重因素帶動的結果,并非偶然。
——公眾對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興趣日趨濃厚,文化需求更加旺盛。
“我是文博愛好者,去各地旅游,一定會去看看當?shù)氐牟┪镳^。置身于博物館里,仿佛走入歷史深處,來到先人真實生活的環(huán)境中,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溫度和氣息。他們的音容笑貌、喜怒哀樂通過那些真實的器物表達出來,歷史仿佛活了起來?!痹谏綎|濟南某公司工作的于少晶說。
“知來處,明去處?!辈┪镳^是連接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的橋梁,一件件文物承載著千百年的歷史滄桑,抽象、模糊的歷史從而變得具體生動。浙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說,在“博物館熱”的背后,是公眾與傳統(tǒng)文化的深度交融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我們正在見證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復興,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參觀博物館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,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底蘊及其創(chuàng)新偉力。
——青少年“研學熱”帶動了“博物館熱”。
今年夏天“研學熱”不斷升溫,研學旅行成為不少中小學生暑期生活的重要內容。在研學旅行中,一般都會安排參觀博物館。
每天下班前,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都要看看當天的觀眾統(tǒng)計?!昂⒆拥臄?shù)量特別大,占暑期觀眾的30%以上,有的是隨家人來的,有的是學校組織的?!倍瓕毢裾f,“我們很重視培養(yǎng)青少年對文博知識的興趣,除了推出流動宣展車走進全省各地校園,在策展時也注重融入與青少年的互動體驗。”
——一些博物館運用新技術、新理念呈現(xiàn)展品吸引觀眾。
新石器時期的骨笛,春秋時期的楚國青銅編鐘……在河南博物院,觀眾除了可以在展廳觀看這些珍貴文物,還可以走進音樂廳,直觀地、沉浸式地感受古代樂器發(fā)出的聲音和魅力。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用根據(jù)文物復制出來的樂器,不僅演奏古代音樂,還演奏現(xiàn)代流行音樂。
3D投影技術讓靜態(tài)的展品動了起來;AR智能導覽眼鏡讓觀眾能通過語音指令、視覺識別觀賞文物;智能照明系統(tǒng)根據(jù)展品特性,以最佳的方式展示文物……新技術的應用,拉近了博物館展柜中的文物與公眾之間的距離。據(jù)新華社
北疆新聞: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聞網站(客戶端),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(yè)中心旗下國家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(客戶端)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(lián)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